学说网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B 、I类场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C 、I类场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D 、I类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I类场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危废与一般固废检测标准有哪些?哪个单位可以做危废固废鉴别

危废与一般固废检测标准:

先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浸出试验,判断是否属于危废;再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判断一般工业固废第Ⅰ类还是第Ⅱ类;浸出试验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属于Ⅰ类工业固废检测。浸出液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属于Ⅱ类工业固体废物。

1、固体废物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固体废物定义为: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要求,需要对被鉴别物,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固体危险废物,说明判定依据,并以报告形式说明判定结果。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注意:GB5086和GB5086.2已经废止,现行为HJ557;GB5086.1仍然执行。

3、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放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03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及标准

一、编制危废鉴别方案

根据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判定出需要进行鉴定的固体废物,出具鉴别方案。例如矿山选矿的尾砂、废石,废水处理过程的污泥等。

注意:明确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固体废物,不需要鉴定,直接判定即可。

二、检测依据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中规定:固体废物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①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2007);

②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2007);

③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

④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4—2007);

⑤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2007);

⑥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

⑦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07)。

三、检测标准:

1、易燃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易燃性鉴别。鉴别项目:固体/液体/气体易燃性鉴别。

2、反应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反应性鉴别。鉴别项目:氧化性鉴别、爆炸性鉴别、与水反应性鉴别、有机过氧化性鉴别。

3、腐蚀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腐蚀性鉴别。鉴别项目:PH值鉴定。

4、急性毒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鉴别GB 5085.2-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急性毒性鉴别,鉴别项目:急性经口毒性鉴别、急性经皮毒性鉴别、急性吸入毒性鉴别。

5、浸出毒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初筛GB 5085.3-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浸出性鉴别,鉴别项目:无机元素及化合物鉴别、非挥发性有机物鉴别、挥发性有机物鉴别等

6、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鉴别项目:有机物毒性含量鉴别、无机物毒性含量鉴别。

备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特性都需要进行鉴别,而是要根据生产工艺,初步判定是否具有哪有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判定,如毒性和腐蚀性。

四、检测原理:

本方法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①浸提剂1#:将质量比为2:

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加入到试剂水(1L水约2滴混合液)中,使pH为3.20±0.05。该浸提剂用于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②浸提剂2#:试剂水,用于测定氰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采样方案

被鉴别物的采集方法、采集部位、样份数,参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20-1998)采样。

原料堆场 三防 是指的什么

原料堆场三防是指:防扬散、防雨、防流失。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里的要求:

1、6.1.3 贮存、处置场应采取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2、6.1.4 为防止雨水径流进入贮存、处置场内,避免渗滤液量增加和滑坡,贮存、处置场周边应设置导流渠。

3、6.1.5 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

4、6.1.6 为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渗滤液的流失,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

扩展材料:

原料堆场防扬散注意事项:

1、对于煤炭、煤矸石、矿石、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生产原料、泥土、粉煤灰等料堆,应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

大型煤堆、料堆应实行封闭存储或者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港口装卸码头应采取设置围挡墙、防尘网和喷洒抑尘剂等措施,防止颗粒物逸散。

对于装卸作业频繁的原料堆,应在密闭车间中进行。对于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2、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应采取洒水或喷淋稳定剂等抑尘措施,并避开大风天气。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渣土堆、废渣、建材等,应设置防尘网或防尘布,必要时进行喷淋、固化处理。

3、临时性废弃物堆、物料堆、散货堆场应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或进行覆盖等;

对于长期存在的废弃物(电厂灰、工业粉尘、废渣、矿渣等),可在堆场表面及四周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生长来固定废弃物堆,减少风蚀起尘。

4、对于露天堆场的坡面、场坪、路面,码头及货运堆场、采石采矿场所等,可采取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措施。

参考资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环境保护

6.1 I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6.1.1 贮存、处置场的建设类型,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相一致。

6.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设置贮存、处置场专题评价,扩建、改建和超期服役的贮存、处置场,应重新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6.1.3 贮存、处置场应采取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6.1.4 为防止雨水径流进入贮存、处置场内,避免渗滤液量增加和滑坡,贮存、处置场周边应设置导流渠。

6.1.5 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

6.1.6 为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渗滤液的流失,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

6.1.7 为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营,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

6.1.8 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矸石,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然。

6.1.9 为加强监督管理,贮存、处置场应按GB l5562.2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6.2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6.2.1 当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7cm/s时,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6.2.2 必要时应设计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处理。

6.2.3 为监控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贮存、处置场周边至少应设置三口地下水质监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置场上游,作为对照井;第二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置场下游,作为污染监视监测井;第三口设在最可能出现扩散影响的贮存、处置场周边,作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当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含水层埋藏较深,经论证认定地下水不会被污染时,可以不设置地下水质监控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而来,旨在为用户提供参考和学习的便利。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亦不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信息来源: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多个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公开资料、官方文件、第三方研究报告等。在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时,我们尽力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无法避免可能存在的误差或遗漏。因此,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自行核实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更新与修改:本网站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免责声明进行更新和修改。用户在访问本网站时,应关注并遵守最新的免责声明内容。请用户在使用本网站内容时,务必谨慎对待,并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xs17.com/jzzs/11150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